玉米适当晚收能增产,这几点你要把握好!-手机版亚博 二维码
玉米种植分春播和夏播,北方主要是春播,主指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及河北的北部等,其他地方基本以夏播同时也有春播,北方玉米成熟期一般在9月15日—9月23日,南方多为10月中旬以后。 2017年全国各地玉米收割时间 河北玉米收割时间 河北省夏播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成熟,春播一般在9月初至9月中旬。 豫北及豫西地区适播期以10月4日至13日为宜;局部丘陵山区10月初播种为宜;豫中、豫东地区适播期为10月8日至17日;豫西南地区适播期为10月15日至23日;豫南地区适播期为10月17日至26日。 因为山东地区春玉米播种时间早,生育期长,所以产量高。山东地区一般4月初种春玉米,8月末收获。 黑龙江普通玉米成熟期一般都在每年的十月一日(或中秋节即农历八月十五)前后。 湖北和湖南玉米一般都在六月中旬至八月,根据不同玉米品种类型,播种时间在三月份。 玉米只有在完全成熟的情况下,粒重最大,产量最高。玉米适当晚收即可增产的道理在夏玉米生产中却没有完全做到,群众主要是担心延误小麦播种,造成小麦减产。 现在农业机械的普及,从玉米腾茬到小麦播种的时间已大大缩短,在正常年份适当推迟玉米收获期并不影响适时种麦。根据各地生产实际,一般可推迟到10月5日-10月10日收获,同时在10月15日左右播种小麦,确保小麦玉米两料全年丰收。 玉米适时晚收,是保证玉米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。部分农户往往由于收获偏早降低产量。实践证明玉米品种、播种时间、田间管理和气候比如阴雨天气、干旱、风雹灾害,都能影响玉米的成熟期。 当前生产上紧凑型玉米品种,多有“假熟”现象,即玉米雌穗苞叶提早变白,而籽粒尚未停止灌浆。一般在玉米授粉后40-45天,即乳线下移到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时农民往往就将玉米收获,此阶段收获,比玉米完全生理成熟要早8-10天,一般要减产8%左右,中晚熟品种的减产幅度则达到10%以上。 据多年试验,在不影响种麦的情况下,玉米适度晚收可延长灌浆时间,从而稳定和增加粒重,可提高玉米商品品质。一般中熟品种,在授粉后40天到完熟前,每晚收一天,千粒重可增加2克左右。玉米适时晚收亩可增产百斤以上。 那么玉米怎样才算成熟,玉米的成熟期需经历乳熟期、蜡熟期、完熟期三个阶段。完熟期是玉米的最佳收获期。因为过早收获籽粒没有完全成熟,严重影响产量,收获过晚有会造成养分倒流现象,所以说早收晚收都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。 怎样知道玉米是否进入完熟期,可以从外观特征上看:植株的中、下部叶片已变黄,基部叶片干枯,玉米苞叶呈黄白色、干枯松散,籽粒变硬发亮,乳线消失,籽粒底部出现黑色层时,即为完熟期,此时收获产量最高。 农民朋友,玉米完熟期是收获的最佳阶段,但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。另外,也不是说玉米收的越晚就越好,过晚收获,玉米茎秆的支撑力降低,容易倒伏,增加收获难度,特别是机械收获的地块。同时也造成玉米产量和品质的下降。总之,只要是不影响小麦的适期播种,适当的晚收,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都是有好处的。 注意:玉米晚收必须保证青叶绿枝活棵,因此玉米中后期也要加强水肥管理,延长叶片的光合作用时间,防止早衰,严防削尖、打叶现象的出现。 玉米晚收增产技术就是在不影响小麦适时播种的前提下,尽可能的延长玉米灌浆时间,增加粒重。从而提高玉米产量、改善玉米品种。 1、把握好玉米完全成熟的标志。这时候其籽粒会变硬、籽粒灌浆线会下移到籽粒的基部最终完全消失;籽粒基部黑色层形成,籽粒呈现品种固有的颜色和特征,同时果穗苞叶变干、蓬松,呈白色。 2、推迟十天收获。以往,我们都习惯于在玉米授粉后40-45天后收货。其实,推迟十天,改为授粉后55天左右收获,是个很好的选择。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好玉米生育后期的秋高气爽,利于干物质积累的气候资源,尽量延长玉米灌浆时间,让玉米粒重潜力充分发挥。 3、因地制宜,掌握当地玉米成熟期。中国地大物博,各个地区的玉米成熟期肯定大不相同。 一“看”:看玉米生长特征,因玉米与其他作物不同,籽粒着生在果穗上,成熟后不易脱落,可以在植株上完成后熟作用。 二“定”:定玉米最佳收获期。验证玉米是否进入完熟期。 三“推”:推算玉米晚收时间。一般情况下,按玉米正常生育期算,延长10天左右进行收获为宜。 四“收”:收要快、要及时。提前看好天气预报,安排好人员、车辆等力争一次性收获完成。 五“剥”:收获后不要进行堆垛,及时利用人工或玉米剥皮机进行剥皮。 六“晒”:收获的玉米的含水量一般在30%-40%,注意收听天气预报,在晴朗天气进行晾晒,并及时进行脱粒,晾晒到籽粒含水量在14%以下为宜。 到了玉米收获的时候,正确掌握玉米的收获期,是增加粒重,减少损失,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生产环节,玉米适时晚收可亩增产100多斤以上,如果你期间又用了郑州先利达生产的红霸增产套餐,那么收成的时候每亩地多出三百斤不是问题啊。这种秘密一般人我不告诉他!
文章分类:
技术知识
|